10月26日,首届生殖基因组学大会暨国际生殖遗传学会(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Reproductive Genetics,ISRG)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。
大会现场
北京大学校长郝平,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、副局长余艳红,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易建、三局医药卫生学部办公室主任张文韬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处长洪微等出席会议并致辞。
国际生殖遗传学会秘书长杨志鸿、财务长James.P.Lin,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、美国国家科学院及医学院院士、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、北京大学未来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,国际产前诊断学会(ISPD)主席Lyn Chitty,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(ESHRE)前任主席Luca Gianaroli,美国生殖医学会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学会(ASRM-PGDSIG)主席许康朴,美国华人遗传学家协会(ACGA)主席黄涛生,美国医学遗传学学院院士Shashikant Kulkarni,英国皇家学会院士Dennis Lo等来自国内外多个国家和机构的58位嘉宾出席会议,近600余人参会。开幕式由大会共同主席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主持。
郝平致辞
“我为以北医三院为代表的中国辅助生殖技术感到骄傲”,郝平表示,30年前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,这是张丽珠教授带领团队实现的生殖医学领域重要的成果。2014年,世界首例经MALBAC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筛查的健康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,这项技术由乔杰团队、谢晓亮团队以及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完成。这是一种更早期的产前诊断技术,可避免中期引产,有效地防止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。目前,这项技术已使世界上一千多个深受遗传病困扰的家庭获益。郝平希望,北大医学要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,紧跟国家战略部署,抓住当前重大战略机遇期,凝心聚力、共享资源、齐头并进,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作出新贡献。
乔杰致辞
乔杰对所有与会来宾表示欢迎,并表示,本次大会旨在推动生殖遗传学前沿发展,搭建面向全球的科研和临床实践交流平台,推动尖端知识技术交流传播,引领生殖健康与医疗变革的创新发展。
谢晓亮致辞
“医学的发展需要新技术支持,科学的发展需要跨领域合作。”作为大会共同主席,谢晓亮表示,基于学科交叉合作的蓬勃发展趋势,国际生殖遗传学会的成立生逢其时。学会的使命是为区域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一个广泛的平台,促进生殖遗传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,并推广最新的生殖遗传学知识和最先进的技术。
Alan Handyside致辞
国际生殖遗传学会主席Alan Handyside通过录像向大会的成立表示祝贺,感谢学会联合主席及组委会成员为大会成立作出的贡献。他表示在过去的40年里,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都取得了飞跃性进展。其中诸如个体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至1000美元等革命性突破,大大促进了单细胞遗传学和植入前检测的发展,这些发展有助于大家从不同角度继续深入探索生殖遗传学的奥秘。
杨志鸿致辞
杨志鸿详细介绍了学会的历史沿革和组织构架。国际生殖遗传学会财务长James P. Lin分享了学会的工作范围以及任务目标。
易建致辞
“基因技术将给人类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治疗带来巨大的价值,目前显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。”易建希望,本次会议能提高医务工作者的遗传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水平,推动我国生殖遗传学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高质量发展,同时为推动生殖遗传学在国际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发挥更大作用。
余艳红致辞
余艳红表示,中国大陆辅助生殖事业在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、开拓进取下,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发展,取得了许多让世界瞩目的巨大进展和突出成就,尤其是单基因疾病的代际传递阻断研究,为健康生殖做出了最好的诠释。余艳红希望大家继续坚守初心,凝心聚力、携手推进我国生殖医学事业蓬勃发展。
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,国际生殖遗传学会(ISRG)正式成立。
国际生殖遗传学会(ISRG)正式成立
开幕式结束后,Dennis Lo、Shashikant Kulkarni、乔杰、谢晓亮、山东大学副校长陈子江教授、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妇产科Carlos Simon教授等在内的来自国内外生殖健康领域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、杰出青年基金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进行了精彩演讲和授课。
为期三天的会议,以实践操作、大会发言、分会交流、口头汇报及海报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,有利于推动生殖遗传学研究及前沿科技交流和临床经验分享,为生殖遗传学研究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了培训机会,通过与世界顶尖专家的交流,参会人员了解了本领域国际前沿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动向。学术会议推动了生殖遗传学领域尖端知识技术的交流传播,搭建了面向全球的科研和临床实践交流平台。
来源:北京大学新闻网 https://news.pku.edu.cn/xwzh/08dc6d5ba52e44f7b1033beedcc594a7.htm